途行松商旅网-商旅出行服务管家,为您的出行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网站首页  >  特产礼品  >  国内特产礼品  >  四川省特产礼品  >  泸州市特产礼品  >  泸州肥儿粉
产品编号:3118200

泸州肥儿粉

泸州肥儿粉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之一,它采用乐捷配方和比善工艺,是泸州的特产、四川的老字号。
价格¥0 促销价电询优惠价
已售5 累计评论0
  • 积分促销
    购买产品可获赠得10积分、积分可抵现¥5、评论产品可获赠10积分
  • 选择套餐
  • 购买数量
    + (库存78件)
是否可退: 不可退
立即购买
产品介绍

配料以糙米,黄豆,绿豆,薏仁,淮山,芡实,茯苓,鸡内金等21种药食同源食材,通过炒,烧,烤,闷,烘,焙,磨,蒸,炙,煮,碾,沙,土等十三道古法工艺制作而成。2008年,泸州肥儿粉传统技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泸州肥儿粉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之一,它采用乐捷配方和比善工艺,是泸州的特产、四川的老字号。配方:优质大米、奶粉、潮汕薏米、四川小黄豆、绿豆、扁豆、芡实、鸡内金、葡萄糖、单晶冰糖、食盐、菠菜粉、复合益生元、复合维生素及50年的秘制配方,可以调理内脏发育,健脾益胃,消食助运的功能。

中文名:泸州肥儿粉

创建于:1956年

内    容: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

地    点:四川省

360截图20110101053637390

背景介绍

泸州肥儿粉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婴幼儿补充食品之一,它采用乐捷配方和比善工艺,是泸州的特产、四川的老字号。

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办公室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非遗名单中,泸州肥儿粉榜上有名。


配方介绍

优质大米、奶粉、潮汕薏米、四川小黄豆、绿豆、扁豆、芡实、鸡内金、葡萄糖、单晶冰糖、食盐、菠菜粉、复合益生元、复合维生素及50年的秘制配方,可以调理内脏发育,健脾益胃,消食助运的功能。

“泸州肥儿粉”根据乳幼儿身体发育迅速、消化机制尚不健全,易发生消化营养紊乱的生理病理特点,选用既是食品、又有药性功能,能健脾益胃,消食助运的大豆、绿豆、苡仁、芡实、酒曲、鸡内金等作为大米的辅料配制为成品。针对婴幼儿口感敏锐,难以配量的特点,本品在工艺上结合传统习惯,对一些配料如黄豆、绿豆等分别采用锅炒、蒸煮等手段,以获得符合婴幼儿饮食习惯的效果。

“肥儿粉”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泸州著名中医李垣的专著《脾胃论》一书中,直到清朝中后期经著名中医叶天士多方论证考究更完善了原李东垣的“肥儿粉”结构特点。在1956年由陈雅南老先生在北城街道办事处的扶持下创办了以泸州作为商标的“泸州肥儿粉”。“泸州肥儿粉”是中国最早开发生产的婴儿补充食品之一,并因期独特的秘密配方50年来在国内婴幼儿补充食品独树一帜。

泸州肥儿粉与其他简易米粉的区别:

1.泸州肥儿粉在同行业中唯一拥有双国宝身份:四川老字号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荣耀; 2.配方不同:泸州肥儿粉采用的是中国独有的“乐捷”保密配方,即药食同源 3.生产工艺不同:泸州肥儿粉采用的本公司独家拥有的“比善”传统制作技艺 4.包装方法不同:创新之举,真空包装。 5. 调理内脏发育、健脾益胃、消食助运、补肺清热、补中益气等等非简易米粉所能比拟和企及的。


品牌介绍

一、“泸州肥儿粉”的雏形及其历史渊源

晋代成书的《华阳国志》有夜郎王曾在竹王水的发源地命人作“羹”的记载,夜郎王的历史也过去2000多年了。竹王水是一条即今发源于贵州与四川泸州接壤的山区,然后从泸州的合江县汇入长江的河流。“羹”,泸州方言叫“羹羹”。即用米浆或米粉加水加热熬制成的流质食品。用米浆作羹代乳喂哺婴幼儿或供年老体弱和病患者食用,是中国稻谷产区自古以来的惯用做法。方法是:先将大米用水淘洗后加入水泡涨,然后盛入石臼内用石棒或木棒捣成米浆,再将米浆加热煮熟即可食用。此法适合一次用量较小的一家一户,制作费时费力。但在农耕文明时代,特别是分散居住的农村,历来照此传承。只有在人口稠密之地,食用量较大时,方有先将大米淘洗后干燥,然后用石磨磨成米粉,再将米粉加水加热煮熟成羹后食用。此法较米浆方便,是米浆作坊式生产的结果。

1949年12月,泸州解放,建国之初,失业贫民多,物资匮乏。第一任泸州市魏家街居民委员会主任的闵永祥女士,自发动员一些贫困居民,分别自凑大米,用石磨磨制米粉,以满足嗷嗷待哺的缺奶婴儿。从最初只供应本居委员会附近居民,到开始由人挑担在城内沿街叫卖,人称“米羹羹”。到1956年,产销量每个月已达200多斤。这是“泸州肥儿粉”在泸州创立的雏形。

二、1956年,陈雅南先生创办“泸州肥儿粉”品牌

由于闵永祥女士不识字,1955年秋,闵永祥会见时任泸州市宝成路居委会副主任兼泸州市副食品加工厂的陈雅南,请陈雅南对米羹羹工作给予指导。魏家街与宝成路是紧邻的两条街,陈雅南对闵永祥一开始搞米羹羹就耳有所闻,陈雅南有文化,又懂中医,正是精力充沛的热血青年,对义务性工作有求必应,乐意帮助,从此陈雅南与米羹羹——泸州肥儿粉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结。这位自1956年开始创立肥儿粉品牌,到1958年正式接任肥儿粉厂厂长,直至1988年卸任,在任三十年,呕心沥血,任劳任怨,费尽了心血,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是“泸州肥儿粉”品牌继闵永祥之后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56年初陈雅南在街道的推荐下,到成都会计统计学校进修三个月,发现了成都有婴儿米粉出售,经了解,属于成都重光食品厂生产,回泸后,会同闵永祥一起向北城街道办事处汇报,要求正式办厂生产婴儿米粉,得到领导同意,并委派陈雅南再次上成都学习参观。

通过在成都重光食品厂的学习参观,陈雅南发现了该厂生产的婴儿米粉主要是大米,工艺比较简单,其配方还不如闵永祥的“米羹羹”(“米羹羹”内尚有绿豆和鸡内金)。陈雅南回泸后,不满意对重光米粉的简单复制和照搬,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感觉,决定在闵永祥原配方的基础上,再作新的发明和创新。陈雅南广泛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查阅了许多中医养生育儿古医书,受几个“肥儿丸”古方的启发,走访了民间有婴幼儿喂哺经验的街坊邻居,并向当时的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的老中医请教,以民间对婴幼儿常用绿豆清热、鸡内金除积食等启发,根据乳幼儿身体发育迅速、消化机制尚不健全,易发生消化营养紊乱的生理病理特点,选用既是食品、又有药性功能,能健脾益胃,消食助运的大豆、绿豆、苡仁、芡食、建曲、鸡内金等辅料配制为成品,发明创造了我国首例婴幼儿食品的药理配方(现存有附件一:现存的泸州市新生肥儿粉生产组于1957年7月向当时的泸州市中药材总店购买用于肥儿粉药料的售后发票)。二十多年后,陈雅南为了验证自己的药理配方,请了泸州医学院的何廷华、刘碧青二位教授对泸州肥儿粉的原有配方进行了科学验证,通过规定的药效学试验和动物试验,肯定了陈雅南药理配方的科学性,并诞生了改进型配方——二代肥儿粉(也叫Ⅱ型肥儿粉)

婴幼儿口感十分敏锐,配方中加了药料,无疑大大增加了婴幼儿适口性难度,为此,颇费周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雅南在工艺上结合传统习惯,对一些配料,如黄豆、绿豆等分别采用锅炒、蒸煮等手段,以获得符合婴幼儿饮食习惯的效果。经过几个月的调试、摸索、试产、试销,从选料、配方、工艺到包装形式逐渐成熟。1956年夏,产品基本定型。产品配方引其“肥儿丸”古方之精髓,产品名称取自金元著名中医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其专著《脾胃论》中一验方名“肥儿粉”而定其名,并请人取“泸州”二字设计制作了品牌标记,即现商标图样的前身(现存有附件二:1958年以前泸州肥儿粉产品标签)。至此,“泸州肥儿粉”正式诞生了。

1956年6月,陈雅南和闵永祥在北城街道的支持下,泸州市人委民政股贷借款300多元,由街道另行安排7名吃救济的贫困户(其中两名是军属)给陈雅南,就在仅有十多人的街道企业——北城副食品加工厂内成立了“泸州市新生肥儿粉生产组”,厂址选在泸州市小北门青龙嘴56号的一间破庙内(今泸州市沿江路松鹤小区),由副食品加工厂厂长钟守清兼组长,陈雅南负责生产、技术和记帐工作(陈雅南仍担任副食品加工厂记帐),“泸州肥儿粉”开始向市场试销并逐步推向市场(现存有附件三:现存的1956年7月部分肥儿粉试销发货单;1956年向粮食部门购米的发票、收据;现存有附件四:现存的泸州肥儿粉1957年和1958年销货发票,其中,1957年0121852售货发票中的“白粉子”产品,即为重光米粉的仿制品,未加肥儿粉特有的药料,此产品仅在初期生产了少量,1957年之后没再生产。但在三年困难时期曾代加工;现存有附件五:现存的泸州肥儿粉1957年销货后收款的信汇委托书,证明当时的肥儿粉已销往泸州的合江县和宜宾及宜宾的南溪县等,现存有附件六:现存的1958年12月泸州市地方国营北城肥儿粉厂售后发票,发票上标明了当时厂址在泸州市小北门青龙嘴56号。此后不久,厂址迁到了泸州市皂角巷76号,直到1987年投资200多万元将厂新建到泸州市小市石堡湾后,皂角巷76号只作为一个生产车间)。

1958年,泸州肥儿粉产品名称、标签和产品质量等经泸州市商业局、泸州市北城街道工交科同意定型。“泸州市新生肥儿粉生产组”更名为“泸州市地方国营北城肥儿粉厂”,由陈雅南担任厂长兼记帐。北城副食品加工厂撤销,部分工人和全部设备并入肥儿粉厂。

三、风雨50载,“泸州肥儿粉”孕育了几代人

“泸州肥儿粉”诞生不久,便面临“大跃进”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难,粮食计划供应,肥儿粉生产、销售都要凭购粮卷,肥儿粉生产只能按计划用粮,后来许可外地凭粮票供应。

1960年4月3日,陈雅南在原肥儿粉商品标记上取“泸州”二字作为泸州肥儿粉注册商标的名称,并加上了拼音、注册商标等字样,以泸州市北城肥儿粉厂的名义正式向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现存有附件七:“泸州肥儿粉”早期商标注册图样;现存有附件八:1960年4月3日,泸州市商业局商政股证明,该证明明确注明了“此款转交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费缴费凭证”)。有趣的是,因为当时人们不清楚商标注册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核定注册号,而自己编了一个号码:34888,陈雅南1926年出生,60年4月正是陈雅南34岁之年,3个888这一改革开放才开始时髦的号码,寄托了当时注册经办人和全厂职工对陈雅南和厂的美好祝愿。以后,国家不允许以地名为商标名称,但泸州市除泸州肥儿粉外,还有泸州老窖大曲酒、泸州火柴共三个产品较早使用了泸州作为商标名称,且一直连续使用,因此,被国家允许作为特例被保存下来。

陈雅南对厂的管理谨慎、严格。现有据可查得的是,1957年6月15日,肥儿粉成本计算十分详细(现存有附件九:泸州肥儿粉创始人陈雅南手写的1957年6月15日泸州肥儿粉成本计算表)。每包肥儿粉售价0.25元,利润仅一分钱。三十年时间内,

有据可查至1991年,政府对肥儿粉就有十多次核价(现存有附件十:1984年泸州市物价局对泸州肥儿粉价格的批复;现存有附件十一:1986年泸州市市中区物价局对泸州市肥儿粉销售价格的通知;现存有附件十二:1987年泸州市市中区物价局对泸州肥儿粉销售价格的通知;现存有附件十三:1991年泸州市市中区物价局对泸州肥儿粉销售价格的通知)。每次核价,成本控制十分严格,肥儿粉生产仅有微利。以后,为了满足农村的困难户,政府允许一部分肥儿粉不收取粮票,实行议价(议价实际仍是严格由物价核价,只是区别于要粮和不要粮票),这样销售肥儿粉也像国家其他一些物资一样,实行同一产品价格双轨制。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整个中国的生产力并不发达,肥儿粉生产更为原始。起初是人手推石磨,后来发展到用黄牛拉磨,进入六十年代后,用电动机、粉碎机,逐步实现了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的转变。几十年来,肥儿粉厂员工通过发展生产,勤俭节约,一分一厘为企业增加积累。到1987年,发展到自有资金39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7.95万元,肥儿粉系列产品年产销量从1957年的20吨发展到1987年的1000吨。工业总产值达83.51万元,实现税利26.57万元。“泸州肥儿粉”可谓家喻户晓,上至省领导下至一般市民,无不交口称赞“泸州肥儿粉”好!感谢信、求购信天天都有。“泸州肥儿粉”厂也成为了泸州市重点企业、知名企业,厂由当初的“泸州市新生肥儿粉生产组”更名为“泸州市地方国营北城肥儿粉厂”(1958年)、“泸州市北城街道人民公社肥儿粉厂”(1962年)、“泸州市北城肥儿粉厂”(1966年)、“泸州市肥儿粉厂”(1983年)。1986年,经当时的泸州市医药管理局授权泸州医学院鉴定,授予“泸州市肥儿粉”泸市健字[86]——001号、002号、003号(现存有附件十四),将泸州市肥儿粉正式列入保健食品。独特的药理配方,使泸州肥儿粉不但成为婴幼儿的营养食品,而且成为婴幼儿发育成长的保健食品,且独特的生产工艺,促成了泸州肥儿粉以其最佳的色、香、味成为婴幼儿最爱吃的食品。这是泸州肥儿粉50多年来均得到广大消费者交口称赞、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陈雅南先生获得了泸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多次荣获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和工作模范称号。

四、“泸州肥儿粉”的辉煌与困惑

1985年,泸州肥儿粉已牢牢站稳了川南、川东市场。发展前景乐观。但陈旧的厂房和落后的设备制约了泸州肥儿粉的进一步发展。1983年4月14日,《四川日报》以“泸州市肥儿粉厂产品畅销省内外”为题,报导了泸州肥儿粉创造的奇迹,并以副标题的形式提出了“有关部门应当扶持这个街道小厂发展生产”(见附件十四A)这篇报道引起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86年,为了改善肥儿粉的生产条件,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企业争取到国家计经委、财政部、工商银行,以及宋庆龄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和援助,以贴息和半贴息及其他方式,投入资金215万元,在泸州市小市石堡湾进行泸州市肥儿粉厂第一期扩建工程。1986年下半年,原“泸州市肥儿粉厂”从街道企业升格为区直属企业,更名为“泸州市儿童食品厂”。1987年,扩建工程完工,建成了一座具有现代化生产条件的儿童食品加工企业,“泸州肥儿粉”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00吨以上,厂固定资产增加到350万元,厂占地面积14500m,在册职工人数增加到160多人,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手段,让“泸州肥儿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以“一切为了儿童建康”的办厂理念,狠抓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和保证体系,加强了产品质量监控手段,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1990年,取得了三级计量定级合格,1991年,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并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评为“国内优质级质量企业”。这一年,“泸州肥儿粉” 创下了月销量120吨的最高记录。产品开始走出四川,面向全国。此时的泸州肥儿粉厂成为代表泸州食品工业的领军人。在此期间,四川省金洪晟副省长于1988年9月专程到厂参观肥儿粉生产线(现存有附件十五:原副省长金洪晟视察“泸州肥儿粉”生产线);管学思副省长于1992年春在泸州肥儿粉订货会上祝贺题名(现存有附件十六:1992年原管副省长等领导提名);以后,许多市领导对泸州肥儿粉亦十分关心(现存有附件十七:原泸州市市委书记杨运洪在“泸州肥儿粉”获奖庆功会上讲话;现存有附件十八:原泸州市市长刘育仁到厂指导工作;现存有附件十九:泸州市陈万春副市到厂检查指导工作;现存有附件二十:泸州市张显富副市长、市商务局鞠丽局长等领导参观泸州肥儿粉)。

1987年,泸州肥儿粉厂扩建工程完工之时,我国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各类企业都直接面向市场,“以销定产”是当时最时髦的口号。肥儿粉产销量达到顶峰,但又面临着严竣的考验。此前多年,“泸州肥儿粉”在市场几乎是一技独秀,同类产出如温江肥儿粉与“泸州肥儿粉”相比,根本不在同一档次,无法与“泸州肥儿粉”竞争。但此时,国外品牌如亨氏米粉等已经进入中国大陆,开始形成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1983年,“泸州肥儿粉厂”在泸州医学院的支持下,进行了厂校合作,对有二十多年盛誉的泸州肥儿粉进行配方验证和配方改进,诞生了二代肥儿粉,不久,又开发出了三代肥儿粉,1988年,陈雅南,这个在厂长任上30年不变的泸州肥儿粉创始人,眼见扩建后的新厂产量成十倍的增加,在欣慰和依依不舍之中交了接力棒。1989年,当时的泸州市市中区政府派出机关干部周东书接任厂长。周厂长亲自担任项目组组长,仍然依靠泸州医学院的帮助,在泸州医学院于岚教授等科技人员和全厂职工的努力下,开发出了泸州肥儿粉具有划时代的产品——泸州熟食肥儿粉,结束了泸州肥儿粉1-3代(I-Ⅲ型)都是生粉的历史。1991年,泸州肥儿粉年产销量超过了1000吨,成为泸州肥儿粉生产销售的鼎盛时期。

2001年,“泸州市儿童食品厂”改制,“泸州肥儿粉”商标权转让。

五、整合“泸州肥儿粉”,振兴50年老字号

“泸州肥儿粉”品牌由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接手经营,改进产品质量,重塑“肥儿粉品牌”形象,开始了“泸州肥儿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新整合。

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对“泸州肥儿粉”这一品牌十分珍惜,抱着一定要做好做大的决心,大量采用“泸州肥儿粉”原有技术人员和生产熟练员工,同时聘请食品专家指导,加强企业管理,加大企业投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强化产品质量。

2008年6月16日,泸州肥儿粉传统技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存有附件二十一A)

泸州肥儿粉从诞生那一天起,工人就是由靠吃救济的五保户组成,他们为给政府减轻负担,自己组织起来,自食其力,以极其微薄的利润,为全社会婴幼儿、老年人及病患者提供食粮,提供健康。1986年的泸州肥儿粉厂扩建工程,就曾得到了宋庆龄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多年来,泸州肥儿粉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如:赞助“泸州市第三届岁月如歌中老年歌手赛”(现存有附件二十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又如当时的五县一区少儿绘画比赛(现存有附件二十三:泸州肥儿粉赞助五县一区少儿绘画现场比赛)。复苏后泸州肥儿粉,仍没有忘记感恩社会,如:向泸州石洞镇三胞胎困难户免费提供肥儿粉(现存有附件二十四:泸州晚报2007年6月11日报道)。获悉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随即将两批赈灾物资运往灾区。5月17日又参加由泸州红十字会组织的赈灾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全部捐往灾区(现存有附件二十五:赈灾义卖活动现场)。今后,随着泸州肥儿粉实力的增强,泸州肥儿粉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实惠,回报消费者、回报社会。

我们将以更大的努力、更大的投入,让“泸州肥儿粉”这一品牌在婴幼儿的健康事业的领域中再创辉煌,让这一不可多得的民族品牌更好的发扬光大、服务社会。

360截图20110101053647328

商品评论
  • 全部(0)
  • 有图(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我要咨询 我要提问
登录账号 联系电话 验证码 提交

最新订单

相关攻略

最新点评

24小时服务热线
0871-65820968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
游客中心
微信扫一扫,更优惠!